作业的进化——轻盈、跨界、多元有趣和思维表达
说起作业,它似乎已经让大家思维固化,失去想象力。
当下,师生双方的作业行为都趋向于“完成”和“正确”,形成了稳固的作业布置和完成的行为模式,大多数作业系统都建立在这一模式之上。支撑这一模式的是行为主义的学习“操练”,双方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。
其实,和世间万物一样,作业模式也是可以进化的,可以让师生更加喜闻乐见。这就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和行为模式,需要我们追根溯源:理想的作业行为除了“完成”和“正确”之外,到底还是什么?
J.D布兰斯福特在《人是如何学习的》一书中提到:“当学习者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各种不同的新情景时,最有效的学习就发生了。”就“作业话题”,小编采访到几位不同学科、学段以及研究方向的老师,他们不约而同提到“有效”两个字,让我们看到作业的全新面貌。
在告别传统“抄、背、做” 的形式之外,作业在他们手里呈现出新的可能——轻盈、跨界,多元有趣和思维表达。
学生数学画作品
总体来说,收效甚微。
如何利用技术支持,以作业为抓手,实施精准教学?
为了结合各学科特点,在课前、课中、课后有针对性思考,有主题性研讨,有实质性措施,创造性地开展作业布置、批改、反馈,向仕龙团队研发了一个云上作业管理平台,减轻两极分化,提高学习效率。
经过一段时间对比,利用软件后的效果突出:
教师能及时掌握作业的全过程,专注于“高质低负”问题的解决; 对学生作业积累、完成情况数据透明知晓,即做即批、即批即改; 积累学生作业行为数据,利用课件和提问结合,培养学生专注、反思的习惯; 让家长更了解学生作业情况,增强家校联动,实现家校共育。
云上作业平台,不仅实现了老师的作业发布及跟踪过程,而且学生就在混合空间中(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)完成家庭作业,形成了传统书写作业,网络交作业、保存作业档案的系统过程。
除外,云上作业平台坚守纸笔作业方式,纸笔作业更符合作业的习惯和思考的节奏。教师利用平台发布作业,学生完成作业后图像上传至云端。
七年级数学组的杨绍春老师,通过手机端,可以随时看到学生的提交结果和提交时间。杨老师说:“平台让我从源头和作业过程来保证家庭作业质量,抓住了作业批改的本质意义。尤其是‘积分式过程性评价’方式 ,超越了以往简单的结果性评价。”
作业平台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也十分有用。
过去的“全批全改”模式,是一种低效的重复性劳动,是造成教师负担过重的因素。向仕龙老师认为,应当把批改权还给学生,批改作业也是再学习,只要教师抓住作业批改的及时性、有效性,学生同样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。
在“自批”模式下,学生自动接收作业答案,参照答案批阅并改错后上传;在“互批”模式下,学生接受到系统分派的作业,参照答案批阅后上传。
与此同时,对于学生写作业用时,以及交作业、批作业、改作业的时长,云作业平台也会进行统计,以数据形式呈现给教师,同时自动收集错题到学生个人错题库。
作者丨刘婷
来源丨据《星教师》2020年第二期《作业新方式》封面缩写,更多内容请参考原文。
来源:新校长传媒
4.区教育局再次召开教育系统开学复课工作视频直播会议:“六个谋”抓好疫情防控与复课复学, “八项要求”部署下阶段校园防疫和育人工作